筑牢个人信息保护司法防线******
□ 林楠特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非法收集、滥用、买卖、泄露个人信息等问题,尤其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日趋高发,给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不小挑战。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35批共4件指导性案例,均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刑事案例,涉及人脸识别信息、居民身份证信息、微信等社交媒体账号、手机验证码等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范围、性质。
个人信息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安全感。近年来,我国不断从立法、执法、司法等多环节发力,为个人信息安全织密防护网。刑法特别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为严惩伸向公民个人信息的黑手提供了有力武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
当前,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已不仅仅包括身份信息、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等,还扩展到手机通讯录、短信、网络账号及密码、购物记录、出行记录等,而法律本身具有原则性、概括性和滞后性特征。面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种类多样化,如何认定相关行为的性质、如何准确定罪量刑,既关系到法律的正确适用,也关系到公平正义的实现,更考验着司法机关的智慧。
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性案例,明确类案裁判规则,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如认定了人脸信息属于刑法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居民身份证信息整体均系敏感信息;将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验证码及对应手机号码出售给他人,情节严重的,依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等等。这些指导案例,既是司法机关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真实写照,也是生动的普法教材。
个人信息保护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期待司法机关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持续加大对相关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加强执法司法协作,更好顺应形势、用活法律,有力维护人民群众个人信息安全以及财产、人身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数字社会中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实现与保护。
“九二共识”为前提重启两岸对话 台湾民调显示支持高于反对******
中新社台北1月12日电 一份发布于12日的台湾民意调查数据显示,46.7%的台湾民众同意以“九二共识”为前提重新开启两岸交流对话,明显高于表示不同意的民众(35.8%)。
综合联合新闻网、中时新闻网等媒体报道,台湾“民主文教基金会”当天公布《民众对当前两岸关键性问题的看法》民意调查结果。其中包含一个提问,即是否同意以“九二共识”为前提重新开启两岸交流对话?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杨泰顺就此分析,现在,台湾民意对于与大陆和解或对话的支持度比较高,这与过去的调查结果不太一样。近来,很多讨论都指向台湾是“战争的前哨”,使台湾民众紧张、民意转向。
调查还显示,有62.1%的民众不同意“只有相信美国、亲近美国,才能‘保卫台湾’”的说法;而在“抗中保台”与“和中保台”哪一项对台湾最有利的问题上,仅有25%的受访者认同“抗中保台”。
分析该民调结果,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左正东注意到,有超过两成“泛绿”支持者认为民进党无法控制两岸局势发展。他认为,现在的环境使支持“九二共识”的声音大一些。假如中国国民党采取有效论述,争取最大多数的民众支持“九二共识”成为沟通工具,可弱化反对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