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家富app充值_佰家富app娱乐
佰家富app骗局2023-01-31 16:05

“逛吃、逛吃”…… “列车集市”上“年货节”******

  (新春走基层)“逛吃、逛吃”…… “列车集市”上“年货节”

  中新网内蒙古大兴安岭1月18日电 题:“逛吃、逛吃”…… “列车集市”上“年货节”

  作者 张玮 徐率

  “您好!葡萄给我来一袋。”

  “11元。”

  “往前走一走,看一看有啥喜欢的!”

  ……

  春节将至,为了让回家过年的人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年货,由加格达奇开往齐齐哈尔的4045次公益慢火车将年货集市搬上列车,沿途乡镇的家乡特产成为“列车大集”上的主角。

  穿梭在大兴安岭林海的这趟公益慢火车上,别样年味儿扑面而来。

  走进4045次列车的3号车厢,琳琅满目的年货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75岁的张华军老人家住白桦排,这里每天只通这一趟火车,每年过年他都要到邻村镇上的集市里购买年货,头一次赶上“列车大集”,他不由自主地在车厢逛了起来。

  “列车大集”上设有生活物资区、土特产品区、网红零食区、民俗文化区、冻货区等,旅客可以在列车上购买瓜果蔬菜、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也可以买到木耳、蘑菇、榛子、蓝莓等地方特产,甚至还有对联、福字、灯笼等年货。

图为乘客在列车上赶大集。 王明月 摄图为乘客在列车上赶大集。 王明月 摄

  李鹏是黑龙江省嫩江市伊拉哈镇伊拉哈中学的一名乡村支教老师,他与这趟列车有着很深的感情。当年,他坐着这辆公益慢火车走出山村求学。春节前夕,他又坐着这趟火车回到家乡支教。

  “列车大集”的书籍区吸引了李鹏的目光。“身为教师,看到书就比较亲切,想着选一些适合初中生看的书籍带回学校,孩子们可以在课后看一看,丰富一下他们的情操。”

  为了办好这次“列车大集”,列车组在3个月前就开始准备,征集民众对春运集市的需求,最后确定了6个品类的销售货品,其中大多数产品是沿途乡村的土特产,“列车大集”也成为家乡特产的展示平台。

  4045次列车长何斌告诉记者,供货商也可以在列车上进行直播带货,打出自己的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图为穿行在林海的公益慢火车。 王明月 摄图为穿行在林海的公益慢火车。 王明月 摄

  这趟列车一路向北,跨过嫩江平原,穿越大兴安岭林海,全程431公里,单程运行9小时52分,沿途站停32站,其中,二道湾、青水山、团结、八方、白桦排等14个站每天只有这一趟列车经过。

  何斌说:“现在我们各节车厢都是满员,车厢里每天都热闹极了。”

  4045次列车至今已运行了40多年,这趟公益慢火车为偏远林区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帮助沿线百姓在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迎着曙光一路前行。(完)

  • 佰家富app充值

    在种植大棚里许愿的农民:给好日子再添把火******

      图为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农民在大棚里干活(资料图)。 陈晓云 摄

      (新春走基层)在种植大棚里许愿的农民:给好日子再添把火

      中新网赤峰1月10日电 题:在种植大棚里许愿的农民:给好日子再添把火

      作者 李爱平 陈晓云 王丽娜

      “来年要承包一个大棚,给好日子再添把火。”60岁的郝树军将新年的愿望许给了他家乡的特产--食用菌。

      郝树军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官地镇的农民,1月10日,在大棚里干活的他感叹,当地很多村民都通过食用菌种植过上了好日子。

      资料显示,目前林西县官地镇已被官方打造成了食用菌产业园区,当地村民每年不仅在土地上能拿到租金,如果承包大棚还可以有另外的收入。

      郝树军属于闲不下来的村民,他不甘心只拿土地上的租金,决定2023年承包一个食用菌大棚来提高自己的收入。

      郝树军透露,当地农民以前不是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就是在家种地靠天吃饭,自从有了食用菌产业园区,临近几个村的村民都来打工,年纪大的一天也能挣七八十元,大家别提多高兴了。

      图为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农民在大棚里干活(资料图)。 陈晓云摄

      而当地村民刘国荣将自己的新年愿望寄托在了蔬菜种植上。

      在官地镇两棵树村的产业园区内,刘国荣这几天还在忙碌着,10日上午,他们一家正在大棚里忙着栽西红柿秧苗。

      他抹了抹脸上的汗水说:“这些秧苗都是刚送来的,趁新鲜劲儿没过赶紧栽,栽完了就等着孩子们回家过年啦。”

      刘国荣表示,作为返乡农民,这几年通过蔬菜种植,早已脱贫致富,住上了新房子,还买了一辆代步的汽车。2023年的目标就是一个棚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在大棚里许下新年愿望的还有当地村民刘福琴。

      图为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农民在大棚里干活(资料图)。 陈晓云摄

      这是一名依靠种植芦笋发家致富的农民,受访时表示,“一开始村里号召大家种芦笋的时候,都怕亏本,谁也不敢轻易尝试,后来村两委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帐,大家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参与。”

      “谁能想到当初不看好的反季芦笋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成为了我们增收致富的好抓手。”刘福琴说,自己已种植芦笋3年,每年每个棚都能收入3万元左右,2023年的愿望是种植的芦笋能与北京、浙江等地区客户签收购协议。”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在种植大棚里许下新年愿望的这些村民,正在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农”墨重彩的幸福人生。(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佰家富app地图